baidu_verify_codeva-mlEl34n9Nj.html

刘仲华代表性成果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茶与健康、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研究。揭示了黑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创立了黑茶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了茶叶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体系,揭示了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及湖南省十大创新奖。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12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0多件,制订国家标准5项。为我国茶叶科技创新、茶学人才培养、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健康属性驱动茶叶消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代表性成果    >>>

一、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针对我国中低档茶滞销的严峻局面,采用一系列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创新,高效提制茶叶功能成分。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无醋儿茶素的概念并创立采用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绿色提制新技术,规模化开发高纯儿茶素;独创了乙酸乙残留高效去除新技术,全球独家开发出药品级无乙酸乙酷残留的高纯儿茶素(Polyphenon E),并成为美国1962年修改药品法以来FDA批准的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的原料。创立儿茶素单体EGCg的工业化分离新技术,使EGCg单体的成本成倍降低;创立天然L-茶氨酸的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并率先实现产业化;首次构建儿茶素组分和速溶茶的膜分离体系,探明了速溶茶品质与风味形成的机理,有效解决了传统速溶茶香低味淡、溶解性差等品质难题,并发明了矿泉茶饮料及其包装体系。

相关技术成果先后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等9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全面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推广企业近5年累计新增产值25亿元,新增利税10亿多元,新增出口创汇2.5亿美元,为中国茶叶提取物和茶饮料产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强劲的科技驱动作用。该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    >>>

二、特色植物功能成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湖南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特色农林植物资源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产品附加值,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展农产品消费领域的根本要求。本项目以厚朴、虎杖、茶叶、菁蒿、刺葡萄、辣椒等12种蕴藏量大、产业基础良好的特色植物资源为材料,通过功能成分高倍富集、高效分离纯化、功效与安全性评价、高倍增值终端产品开发等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黄花蒿菁蒿素、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茶黄素与茶氨酸、虎权白黎芦醇等植物功能成分的含量水平,为特色植物资源利用中获取低成本优异原料基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构建了特色植物功能成分的绿色、低耗、高效提取分离纯化新技术体系,有效促进了植物提取物产业技术升级;创立了红车轴草多环芳烃、厚朴木兰箭毒碱、大孔树脂残留等安全隐患去除技术,突破了产品的安全性屏障,探明了红车轴草异黄酮、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茶氨酸、葡萄籽油、杜仲木脂素、辣椒素等植物功能成分的作用效能及机理。

开发了10多种在国际国内市场畅销的特色植物功能成分提取物,研制了6个高附加值的天然药物、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和饮料,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代表性成果    >>>

三、黑茶保健功能发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是我国西部边区少数民族日不可缺的生活必需品。本项目围绕黑茶保健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针对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研究,为黑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采用现代最先进的分析技术,从黑茶中分离鉴定了150多种活性成分;发现和确证了黑茶具有显著的降脂减肥、调降血糖、防护酒精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调理肠胃、抑制消化道肿瘤增殖、抵御辐射损伤等保健功效。

发明了“调控发花技术”品质醇化技术”、"散茶发花技术”“获砖茶表面发花技术“等黑茶加工新技术,缩短了获砖茶加工周期3~5天,降低直接生产成本30%以上,品质显著提高,产品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构建了以微生物迁移降氟为核心的低氟获砖茶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低氟黑茶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创制了方便化、高档化、功能化的现代黑茶系列新产品50多个,成功研制了SFDA批准的中国首款黑茶保健食品,打造了黑茶从单一的边销市场向潜力巨大的内销和外销市场拓展,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跨越的产品格局。

相关技术成果在湖南大部分黑茶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支撑着湖南黑茶产业由2005年的2万吨产量、3亿左右产值,发展到2011年的4万吨产量、50亿的综合产业规模。其中,11家重点推广黑茶企业累计新增效益7.7834亿元(新增利润6.3113亿元,新增税收1.4721亿元),新增出口创汇4624万美元。该成果荣获2012年度湖南省科学与技术进步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    >>>

四、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针对传统黑茶手工作业、品质不稳定、质量安全难保障、产品单一等阻碍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揭示了黑茶加工中品质风味形成机理、黑茶功能成分的物质组成、健康功效及作用机品质醇化技术"、"散茶发花技术"、“获砖茶表面发制。发明了"调控发花技术"、花技术“等黑茶加工新技术,缩短了获砖茶加工周期3~5天,降低直接生产成本30%以上,品质显著提高,产品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研发了黑茶加工新装备12款,使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发明了"高效综合降氟技术",实现了低成本控制获砖茶含氟量低于300mg/kg的技术突破,有效保障了黑茶质量与安全;推进了黑茶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研发了方便型、高档型、功能型、时尚型黑茶新产品20多种,有效驱动了黑茶市场区域与消费群体的快速扩展。

该成果在湖南黑茶企业中全面推广应用,强力支撑湖南黑茶产业连续十多年的快速增长,2009年~2019年,湖南黑茶产值从5亿元增长到240多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黑茶主产县安化的茶业税收从2009年的200多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亿多元,成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带动10多万茶农脱贫致富,茶农户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该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制订黑茶国家标准4项、修订国家标准3项,制订安化黑茶湖南省地方标准13个;获SFDA保健食品批文4个,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该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    >>>

五、茶资源高效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创新团队奖)

“茶资源高效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创新团队以刘仲华院士牵头组建,围绕茶叶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高效利用、茶与健康等研究方向。2014年-2016年,创新团队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研究项目17个,累计研究经费5339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审定国家级茶树新品种1个、湖南省茶树新品种1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件,制订国家标准4项、湖南省地方标准14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3篇、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3篇

相关成果强力推动了我国茶叶科技进步、显著提升了茶叶技术水平,有效支撑湖南黑茶产业跨越发展和黄金茶资源的高效利用,打造了湖南农业名片“安化黑茶”,为雪峰山脉、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典范。

代表性成果    >>>

六、茶叶延缓衰老与调节脂质代谢生物活性的分子机制

国内外消费者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证明,茶具有延年益寿和消脂去腻的作用,但是饮茶延缓衰老与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该成果揭示了茶叶功能成分通过维护机体氧化还原稳态、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延长健康寿命和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

首次发现儿茶素类化合物EGCG延缓衰老的活性受作用时期影响,揭示了EGCG可诱导线粒体活性氧增强机体氧化还原系统响应,并且证实了诱导形成的活性氧具有生物保守性;发现儿茶素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多信号通路提高氧化应激能力。同时,该成果发现获砖茶及其多糖可抑制大鼠体重增长、脂肪组织积累及细胞增大、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血脂水平;首次发现获砖茶多糖可直接到达大肠被微生物利用,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短链脂肪酸等有益代谢物,抑制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微生物增殖;首次揭示了获砖茶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紊乱。该成果为健康属性驱动全球茶叶消费、茶叶功能成分高值化利用、茶叶深加工产业高速发展及传统茶业向现代大健康产业跨越提供了强劲科学支撑。

该成果共发表论文169篇。提供的8篇SCI论文,4篇为ESI高被引论文,1篇为热点论文,总他引218次,SCI他引181次,单篇最高SCI他引49次。该成果被NATURE主刊特邀专题报道,并被食品和自由基生物学国际权威杂志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MEDICINE等多次引用。

获奖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