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_verify_codeva-mlEl34n9Nj.html

科研项目

2022年6月6日,研究院组织完成的《云南特异辣椒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云南特异茶树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云南名优土著鱼类设施化养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四个高原特色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在云南省科技厅官网公示立项;结合前期研究基础,2022年7月21日,四个高原特色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启动会在普洱举办,共有25个项目单位参会。

《云南特异辣椒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项目

邹学校院士主持《云南特异辣椒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项目,重点围绕6个示范基地建设与辣椒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展工作。团队成员先后超130人次在云南农业大学、文山州农业科学院、红河州宏斌食品有限公司及普洱市的宁洱、澜沧、墨江、景东等地筛查资源、示范育苗、栽培管理,建成辣椒种植示范基地5万亩,筛查辣椒新品种20余个,田间专题培训会23次,特别是在普洱成功选出4个符合当地气候、满足市场需求及老百姓充分认可的辣椒品种,较当地同类辣椒亩产量增加80%至100%。其团队申报的《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加工型新品种选育》已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澜沧黑猪”选育是研究院落地前导项目之一,也是本期科研计划的重点内容。一年来,印遇龙院士团队长期派驻专家与研究生在澜沧马开农牧育种基地,先后有150人次以上专家实地工作,印遇龙院士全年亲临澜沧9次。2022年11月10日,普洱市科技局与澜沧县人民政府组织项目专家团队在澜沧完成了第一批杂交组合试验猪屠宰测定。结果表明,优势组合的“澜沧黑猪”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同时,生长性能较滇南小耳猪提高一倍:176天出栏,日增重698克,料肉比3.12,产仔数达10-12头/胎,瘦肉率达61.15%。

《云南特异茶树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项目

刘仲华院士带领《云南特异茶树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项目团队常年活跃在云南各地,推出了品牌、台地茶基地和本土团队培养的“组合拳”。全年建成台地茶种植、加工与营销示范基地10个,引进建成普洱理想华莱科技有限公司,促成“八马茶业”、湖南茶叶集团等著名茶企对普洱茶提质增效的针对性考察;在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中空速溶颗粒加工技术及普洱茶“发花”技术研究均取得重要进展,指导澜沧景迈山茶实施“一园区、一品牌、一标准、一款茶、一本书”的发展路径。

《云南名优土著鱼类设施化养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项目

《云南名优土著鱼类设施化养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是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肖调义教授团队应对云南土著鱼产业化发展问题的瓶颈技术突破。一年来,团队针对丝尾鳠(长胡子鱼)、横纹南鳅(红尾巴鱼)、光唇裂腹鱼(大理弓鱼)和鱇浪白鱼的营养、人工繁殖与设施化养殖技术瓶颈开展了多个基地的研发与示范实验,建成了茂湾水产、版纳土著鱼繁育中心、普洱湛泉和渔乐等9个技术研发与示范基地,团队繁育的光唇裂腹鱼苗种5万尾提供给澜沧江人工增殖放流;横纹南鳅与鱇浪白鱼设施化养殖实验在设施选择、成活率、投饵管理及疾病防控等技术方面取得有效进展;2022年12月6日完成丝尾鳠养殖实验结果采样,初步分析获得了丝尾鳠专用饲料的蛋白、脂肪和糖分需要标准,植物蛋白替代鱼粉也获得了预期效果;为云南土著鱼的设施化养殖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